《鄯善縣農村傳統房屋抗震防災實施方案》政策解讀
                        發布時間:2022-02-09 10:49         文章來源:鄯善縣人民政府網 發布機構:      


                        一、出臺時間:202228

                        二、背景依據:一是受多元文化的影響,鄯善縣形成了以魯克沁鎮、吐峪溝村為代表的建筑遺跡,生土建筑成為鄯善民居的重要構成元素之一。二是特殊的自然環境影響。鄯善縣三面環山,屬于典型的大陸性暖溫帶荒漠氣候區,年均降水量為27.7毫米,年均蒸發量為2300毫米以上,蒸發量遠遠大于降水量,對生土建筑的影響較小。三是鄯善縣年均日照數為3132.9小時,夏季高溫酷熱,極端最高氣溫46.5℃,極端最低氣溫26.3℃,而生土結構房屋墻體厚度一般在40厘米至50厘米左右,屋內冬暖夏涼。四是據201111日至2021531日地震數據統計,鄯善縣轄區及鄰近區域共發生MS4.0-4.9級地震2次,最大震級為2016年高昌區3294.2級地震。歷史上有資料記載為縣域內1916年吐峪溝曾發生MS6.0級地震1次。五是鄯善縣土質良好,可塑性較強,具有較強的保溫隔熱性,墻面和屋面用草泥灰抹面,耐受風吹雨蝕。鑒于以上幾方面因素,鄯善縣以土木(生土)結構房屋居多。

                        按照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15,鄯善縣為7度設防區。2019年,參照建設部《農村住房安全性鑒定技術導則》(建村〔200969號)文件,對現有傳統房屋進行安全性鑒定,雖然可保證房屋安全性,但達不到現行標準下的抗震設防目標。同時,鄯善縣有歷史文化名鎮1個(魯克沁鎮)、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柳中古城)、歷史文化名村1個(吐峪溝村)、中國傳統村落2個(吐峪溝村、賽爾克甫村)、國家特色村寨1個(蒲昌村)、國家級3A景區1個(魯克沁鎮三個橋村)、國家級2A景區2個(魯克沁文化小鎮、鄯善縣蒲昌村)。在這種情況下注重保護和傳承建筑文化的同時,更要注重傳統房屋的抗震安全,因此鄯善縣傳統房屋抗震加固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三、目的意義: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強化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及時消除安全風險隱患,切實保障各族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四、總體要求及基本原則:

                        各單位要統一思想,樹立系統觀念,堅決做到“六個結合”,即:與確保住房安全相結合、與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與鄉村振興相結合、與城鄉一體化相結合、與旅游文化相結合、與傳承建筑文化相結合。堅持試點先行、分類分步、壓茬推進,及時消除重大安全風險隱患,切實保障各族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政府主導、各方參與。堅持把各族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統一組織、部門服務指導、群眾主動參與、社會力量合理共擔的機制,集中采購、嚴控成本,積極調動個人、社會、市場等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落實責任、分類施策。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各鄉(鎮、場)承擔主體責任。根據傳統房屋結構特點,結合“建、保、拆”的原則,分批分期實施、壓茬進行。充分尊重農民群眾意愿,不搞大拆大建,不搞“一刀切”,積極做好本轄區農村傳統房屋抗震防災工作。

                        ——加大創新、打造特色。堅持中華傳統文化與地方特色相結合,在趨同中求創新,樹立自身的建筑特色,在共性中求個性,把本地特色景象留作時代的印記。尊重和保護有價值的傳統建筑,用新技術、新理念去創新發展,對房屋外立面進行多元化、多元素、多色彩設計改造,從而提升農村整體建設風貌。

                        ——修繕維護、保護風貌。對現有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旅游景區等范圍內傳統民居,根據相關保護規劃要求,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既有特色風貌進行維護、修繕、更新,適當的加固改造。

                        ——試點先行、總結經驗。按照“示范引領、科學評估、總結經驗”的原則,將魯克沁鎮三個橋村作為鄯善縣試點,摸清底數,充分征求各方意見,制定細化方案,進行試點建設,總結典型經驗,為全面開展農村傳統房屋抗震防災工作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

                        ——發動群眾、全面實施。充分發揮黨員干部、“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的作用,調動農民群眾的抗震防災改造積極性,結合農房抗震防災、棚戶區改造、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旅游發展等相關資金捆綁使用,為農村傳統房屋抗震防災全面實施提供資金保障,確保按時、高質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五、執行口徑:

                        鄯善縣轄區各鄉(鎮、場)未達到抗震設防標準的農村傳統房屋?!皞鹘y房屋”是指:建設年代較早,按照當時的技術要求、技術標準、施工水平、施工工藝等建設的,結構類型為簡單的土木(生土)、磚木、磚混、混雜等結構,且只滿足基本居住和使用功能的住宅。

                        六、文件重點內容:

                        (一)堅持試點先行。結合鄉村振興、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等,魯克沁鎮三個橋村先行試點,辟展鎮喬克塔木村、連木沁鎮巴扎村、吐峪溝鄉吐峪溝村參照試點村運行模式逐步實施。按照房屋類型,對示范村內傳統房屋進行分類統計,精確掌握戶數、套數、面積等信息,通過試點建設,總結經驗,評估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為全面實施提供堅實基礎。

                        (二)發動群眾參與。各鄉(鎮、場)充分發揮農民主體責任,由政府統一領導,調動群眾積極性,通過制作抗震防災宣傳視頻、宣傳手冊等多媒體宣傳方式,提高農民群眾的安全意識,解決好群眾的思想認識問題,教育和引導群眾轉變觀念和方式,從“要我干”轉變為“我要干”。

                        (三)分類分步推進。結合各鄉(鎮、場)實際,對轄區傳統房屋按照先易后難、穩扎穩打、循序漸進的原則,分批、分期實施改造;按照傳統房屋類型,結合“建、保、拆”三種方式實施抗震防災改造?!敖ā保阂皇菍ξ聪硎車艺哐a助的農戶,進行原址拆舊建新或加固改造;二是已享受國家政策補助但人均建筑面積達不到16平方米的農戶,進行改擴建或加固改造;“?!保簩α腥胛奈飹炫票Wo的房屋,修復時按照相關保護規劃要求,保留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景觀風貌;“拆”:一是對無加固改造價值的危房進行拆除;二是對抗震住房人均建筑面積已達到16平方米的農戶,對院內其它老舊房屋進行去除居住功能或拆除,徹底消除安全隱患。

                        (四)廣泛爭取資金。各鄉(鎮、場)、各部門要結合農房抗震防災工程、棚戶區改造、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旅游發展、文物保護、道路交通、飲水安全、污水處理等項目,積極爭取項目專項資金、債券資金、銀行貸款等,并充分依托市場、企業等多方籌集資金。

                        (五)實施臺賬管理。各鄉(鎮、場)要對轄區內需要抗震加固改造的農村傳統房屋建立臺賬,一戶一冊,實行銷號管理,完成一戶、銷號一戶,確保不漏一戶。

                        七、落實的措施要求

                        (一)壓實主體責任,統一思想認識。

                        (二)形成部門合力,抓好資金籌措。

                        (三)做好宣傳動員,引導群眾積極參與。

                        (四)加強督促指導,嚴肅執紀問責。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四区